|
|
|
农村“厕所革命”怎么搞?今年这里将实现旱厕全面“清零”“以前夏天这个时候上厕所,蚊子犹如‘轰炸机’,嗡嗡作响,气息难闻更不用说。现在这个厕所改得真好,按下水箱按钮,一冲而净。”说起改厕这件事,市民喜悦溢于言表。
“小康不小康,厕所算一桩。”记者从农业农村局了解到,到2020年,农村户用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将超过95%,农村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,长效管护机制初步建立,农村水环境显著改善。 “厕所革命”难,难在哪里?“经年累月养成的习惯,哪是一朝一夕能改过来的?”改厕之先,要拆除老庶民的“心墙”,从破除观念的藩篱改起。 政府有补贴,少花钱或者不花钱,就可以用上卫生厕所,老庶民为什么摆手、摇头?市民先容,不少农村地区泛起了“空心化”现象,家里没个主心骨,白叟妇女有畏难情绪,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。 “往那一蹲,拉完就撤。”不少村民守着老观念,念起了“懒经”:宁可凑适用,不拆一块砖!更多的“拦路虎”还在后头:山里路不通,车子开不进去,物料只能靠肩挑马驮;屋子格式旧,化粪池没地挖,想改却不知从哪儿下手;自来水不通,冲厕所麻烦,万一堵住了可咋办…… “茅厕连猪圈,苍蝇嗡嗡转。”说起旱厕,不光村民们头疼,城里人到乡下想“利便”同样着急上火。 近年来,乡村一日游持续升温,古镇游、红色游、研学游、采摘游成为不少市民休闲度假新选择,一家老小联袂出游的景象随处可见。车流、人流“下乡”,每逢节假日,乡村热点景点周边排起了长龙般的步队,厕所排队在所难免。 “吐槽”起如厕的种种不便,市民能说上一刻钟,公共厕所一位难求,成了“吐槽率”最高的“槽点”。“前年去采春茶,憋了好久才找到厕所。”赶上节假日,景区人挤人,如厕更难,“一个接一个,也顾不上打扫。赶上停水,味道更刺鼻了。” 如今,这样提着裤子找厕所的局面,正在被打破。 “厕所革命”被纳入十大民生实事, 外“穿”白墙,内“搭”瓷砖,配齐木门、洗手盆、水冲式厕所,还有供游客随手取用的厕纸…… 基础举措措施跟不上趟,公共厕所一位难求,乡村旅游引发“成长的烦恼”,“如厕”这件小事,一直揪着每个村党总支书记的心。 农村建公共厕所,是为了“赶时髦”仍是为了装门面?面临“拍砖”质疑的声音,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处处长刘向阳有话说:“农村公共厕所,建仍是不建,建在什么地方,不能一刀切。”在她看来,“厕所革命”这件事,无论是发达地区仍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,但尺度可以有高有低。 详细怎么抓?枢纽在因地制宜、因村制宜、因户制宜,量身打造适合的尺度。 “山区、平原、丘陵各不一样,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、城郊和纯农业村庄、旅游乡镇和非旅游乡镇也不一样。” “厕所革命”不是面子工程,而是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厕改到底为了谁?这个题目首先要掂量清晰,不能盲目崇大、崇奢华,归根结底,改厕图的是老庶民好用,利便、恬静才是真的好。 “厕所革命”既是人居环境的改善,也关系村民糊口习惯的改变,更涉及乡村管理模式的进级。这就决定着,在改造完成之后,还有不少后续工作,好比如何科学治理就是重中之重。只有做好后续工作,效果和村民满足度才能持久。 通民心方能展初心,路老是走出来的,乡土是我们的精神原点,只要我们真抓实干,一环接着一环拧,就一定能绘制新时代乡村的崭新图景。 |
|